• CES团体标准解读:输电线路金具与变电站设备图像样本标注要求
    作者: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点击率:

    该标准规范了规定了输电线路金具样本以及变电一二次设备图像视频样本在人工智能平台标注的基本要求、标注要求和标注流程。适用于进行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时的样本标注和样本入库的统一管理,包括样本的质量管控、样本标注的技术要求和流程管控。

    1.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起草单位: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大学。

    主要起草人:李强、宋卫平、向哲宏、吕小红、刘礼、崔秋实、赵峰、李炳森、厉仄平、徐小云、谷波、陈昌平、高攀、何亮、杨平、朱海萍、孙觉予。

    2.标准编制背景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巡检可显著提高电力维护和检修的速度和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检修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可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可降低劳动强度,可提高电力巡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并且降低成本缩短了巡视周期。

    智能巡检技术装备具有飞行速度快、应急迅速调整的优势,能够在巡检时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提供信息,可有效避免线路发生事故来不及发现导致停电,避免高额的停电费用损失。

    智能巡检项目提高了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维检修能力,建立起从“人巡”到“机巡”、从“人眼判图”到“机器识图”、从“地面巡视”到“空、天、地”的多维立体巡检运检体系,彻底改变了以往输电线路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开启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新局面,有效提升了运维检修效率,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全面提升了电网巡检业务的智能化和精益化水平。

    智能巡检项目受到国内专家学者、企业等的广泛重视,有利于满足全国用户用电安全,保障全国用电的可靠性,因此规范输电线路金具图像样本标注作业流程问题亟待解决。

    3.标准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该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输电线路金具样本以及电一二次设备图像视频样本在人工智能平台标注的基本要求、标注要求和标注流程。适用于进行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时的样本标注和样本入库的统一管理,包括样本的质量管控、样本标注的技术要求和流程管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引用了国标等,以保证指导性技术文件条款的可依性和可行性。包括GB/T 5271.28—200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GB/T 5075-2016 电力金具名词术语,GB 35114-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等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包括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会使用的术语进行定义,对后续内容描述提供了术语支持。包括人工智能、样本数据、标注、分辨率、视频码率、标签、边界框、线条、关键点、标注工具、半自动化标注、输电线路金具、变电一二次设备、人工智能平台。

    (4)样本基本要求

    主要包括图像视频文件存储格式要求、图像视频文件命名要求、图像视频类样本质量要求。

    (5)样本标注要求

    主要包括图像样本标注规则、标注命名规则、矩形框、边界框、线条、旋转矩形。

    (6)样本标注流程

    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样本检查、安全管控、标注工具、标注任务开展、样本标注结果收集、样本标注结果检查。

    4.标准制定效益

    该标准规范了输电线路金具样本以及变电一二次设备图像视频样本在人工智能平台标注的基本要求、标注要求和标注流程,该标准效益主要体现在:

    (1)对各个应用单位获取得到的巡检影像数据处理进行标准化管理,规范目标设备和缺陷的标注作业流程,采用数据库管理巡检影像标注信息,生成标准格式的编码文件,保障巡检影像处理的规范性和适用性。通过制定标准,对输电线路金具图像样本标注和设备金具缺陷标注统一化,提升复杂背景环境下输电设备缺陷识别准确度,提升运维工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了图像识别模型对于检测目标的识别精度,为后续高质量样本检测模型的建立夯实基础,深度参与总部“两库一平台”总体架构设计,支撑自主研发的输变电智能辅助巡视系统,显著提升了电网安监、设备、营销等业务领域智能化水平。